欢迎光临天水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档案学会

档案保护“教、学、宣、研”如何贯通——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北京市档案馆)档案保护宣教资源库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25-09-25 14:42    作者:李若辰

编者按

2019年8月,国家档案局批复依托北京市档案馆建设覆盖华北地区的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2022年7月,华北区保中心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验收的区保中心。经过多年建设,该中心区域档案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做法。

华北地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近现代历史风云际会之地,留存了海量承载民族记忆的珍贵档案。近年来,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北京市档案馆)以档案保护宣教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构建起了档案保护“教、学、宣、研”一体化平台。

为何要建:政策引领、现实需求与发展必然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对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和宣传提出明确要求。北京市档案馆作为华北区保中心依托单位,积极申请本级财政预算,适时启动了小规模、探索性的档案保护宣教资源库建设实践,为档案保护技术内容的整合与传播,提供了有益经验。

该中心连续开办多期档案保护培训班,实现纸质、照片、声像档案保护领域全覆盖,积累了大量文字、视频等教学内容——从档案修复实操演示到专家授课实录,从破损档案抢救案例到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都是学习档案保护知识的生动教材。但因缺乏系统梳理、标准加工和专业传播,这些宝贵素材的影响力始终未能充分释放。建设宣教资源库不仅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再开发、再利用,更要通过专业化记录、体系化编排使之变成系统课程,让学员课后复习有依托、自主学习有借鉴,亦可帮助社会公众建立对档案保护工作的具象认知。

另外,华北地区档案保护工作面临三重挑战。一是与古籍、图书文博等领域跨行业技术交流少,共性技术难题难以协同破解。二是保护技术成果应用缺少宣传推广,培训缺少标准教材。三是基础业务薄弱地区档案保护认知模糊,缺乏主动学习。宣教资源库的建设直击痛点——通过搭建档案保护工作内容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共享、传播渠道多元、学习方式多样,构建起“技术共享、人才共育、交流共通”的新模式。

怎么策划:三维架构构建档案保护宣教新生态

基础教学板块打造标准化培训资源体系,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核心问题。该板块以培养专业档案保护人才为目标,聚焦“应知应会”,整合3类内容。一是实操技术教程。围绕修裱、数字化修复、数字化设备使用等核心技能,拍摄高清实操教学视频。以数字化抢救录音录像档案为例,从“载体判定—设备选取—设备连接—参数调试—采集保存—内容校正—数据编目”等工作全流程出发,采用“整体演示+步骤拆解+原理讲解”模式,每一步均辅以同步解说与字幕标注,确保学员看得懂、学得会。二是培训纪实影像。全程拍摄全年开办的所有档案保护培训班,制作4部教学纪实宣传片,真实记录学员从理论学习到实操考核的成长过程,既展现培训成效,也为后续巩固练习和培训提供可借鉴的“样板课程”。三是配套资料包。同步整理课程讲义、技术手册、常见问题解答等,与视频内容相互补充,形成“视频学操作、文字查原理”的立体学习矩阵。

成果展示板块通过故事讲技术,以技术显价值,让档案保护成果“看得见、传得开”。一方面,制作档案保护技术创意短视频(每条3至5分钟),聚焦档案保护技术成果,宣传档案行业的工匠精神。如《京张路工撮影·重生记》创意短视频复现照片数字化、3D建模、仿真复制全过程,通过展示关键技术环节,展示匠心操作与档案背后的历史故事。再如《燕园记忆·北大日刊的修复》全程展示补洞、压平、溜条加固等修复环节,再现北京大学日刊校报记录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计划设置“优秀课程成果展”专区,精选往期培训中的精品课程、技术方法进行展示,既彰显档案保护人才培养成果,也为区域内档案保护培训提供学习样本。

跨域联动板块构建“大保护”知识共同体,打破行业壁垒与区域界限。设置“跨界专家讲堂”,邀请高校档案学专业的专家,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古籍修复、文物保护修复师,围绕关键保护技术难题开展专题研讨,形成可共享的视频智库。开设“区域协作案例库”,收录京津冀地区联合抢救抗战档案、协同保护非遗档案等合作项目,展现区域联动成效。建立“技术互鉴专区”,借鉴古籍文物保护经验,促进“档案保护”与“大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共通。

如何建设:标准化赋能,专业化落地

制定“全流程技术方案”,从拍摄到传播实现标准化管控。在设备选型上,统一采用专业级摄影机,配备陀螺仪稳定器、4K监视器等辅助设备,确保画面清晰稳定。在拍摄环节,要求多机位(固定机位+移动跟拍)、多景别(全景展示流程+特写呈现细节)、多维度(实操跟拍+人物访谈+文献展示)。如,拍摄修裱过程时,需同时记录修复师操作、工具特写、档案修复前后对比3个视角。在后期制作上,统一画面色调,添加动态字幕与原理动画,并由档案保护专家与影视制作专家联合把关,确保技术细节准确、视觉呈现专业。

针对不同内容,明确更具针对性的技术标准。教学纪实片采用“纪录片+教程”混合风格,节奏舒缓,重点突出操作细节。创意短视频运用快剪、特效包装等新媒体手法,平均每15秒设置一个信息点。专家访谈则采用“双机位+虚拟背景”,同步展示教学现场和实物样本。所有视频均输出4K高清版本,适配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终端播放,满足“融媒体”传播需求。

将安全保密贯穿始终。在拍摄管理上,所有涉及档案的拍摄均在指定场所进行,由专人全程监督,严禁携带无关设备进入。在人员管理上,所有参与人员需签订安全保密承诺书,接受保密培训。在素材管理上,原始素材实行“双人双锁”保管,电子文件采用加密存储,仅授权人员可访问。在内容审核上,建立“政治+保密+专业”三重审校机制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起来看华北区保中心的“利器”——

因自身具有透射性,所以胶片、底片等特殊载体的扫描效果很差。那么该如何精准捕捉这类档案的细节?较大幅面的地图、工程图纸等,能否不加折叠即可完整扫描?如何确保扫描内容无阴影、无反射?图中所示的高精度影像采集系统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显微镜主要用于纸张纤维或丝织品微观状态的观察与分析,帮助建立纸质档案修复的“纸库”。检测涵盖纤维长度分布、宽度测量、各类纤维比例、纤维细胞壁厚度等,为修复用纸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基本步骤如下:新建数字化工程,命名并设置路径,采样率一般为44.1千赫兹和16bit;新建轨道,监测电平范围,打开设置分别检查输入、输出设置;倒带,轨道R启用,空格键启动录制并按下录音机“PLAY”键,以保证磁带内容被完整录制;选中录好的音频数据,剪去空白处并降噪,选区并轨后导出WAV,再命名、选路径,最后确认即可。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8月7日 总第4324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天水档案局
承办单位:天水档案馆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34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00008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