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全市档案工作要坚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引领未来、安全高效,加快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史料凭证,为展现天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保存全方位的档案资料,更加有力发挥档案事业在天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结合我市档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天水市档案事业着力在夯基础、抓规范,强服务、促提升上谋划创新、狠抓落实,全市档案事业长足发展。党管档案的优势更加突出,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全国、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汇报,研究贯彻意见,安排部署档案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的重大问题。市、县区党委还将档案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管理体系,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各级党委对档案工作更加重视,档案工作执行力、落实力明显加强。依法治档的水平明显提高,市、县区档案部门认真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制定业务规范和管理办法,积极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建立权责清单,强化档案普法宣传,组织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40余次,2017年—2019年连续3年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有效杜绝了安全事件的发生。档案资源结构不断优化,围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三变”改革等重点工作,加强民生领域、重大活动、重点项目档案接收力度和历史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的征集力度,接收进馆各种载体档案25万余卷(件)。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市直机关单位建档率达到100%,县区直机关单位建档率达到97%,创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特级档案室10个、省一级10个,秦安县创建为全省精准扶贫规范化建档试点。国家重点档案开发力度持续加大,圆满完成《潮涌百年—天水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历程》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2018年底在天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播,并选入市委党校干部教育资料;2020年实施的《天水空战》开发项目,挖掘天水抗战历史、弘扬传承抗战精神,填补了我市大型历史纪录片的空白。出版编研成果19种,举办较大规模展览展示13个,拍摄专题片6部,档案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档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五年来,向社会各界提供档案查阅4.5万人次6.5万卷,复制近3万多页,查全查准率达到98%以上,档案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档案安全管控能力全面增强,档案馆新建、改造工程有序进行,秦安、张家川县新馆建设项目如期完工,麦积区、甘谷县新馆建设项目筹备开工;档案部门普遍成立档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制订《档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每年开展档案应急消防演练,加强档案工作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健全完善档案查询利用和数字化制度,坚持档案数字化成果异地异质备份,确保档案信息绝对安全。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市、县区档案馆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采取馆藏传统档案数字化外包、加强人员力量、设备更新等方式加快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馆藏档案数字化率比“十二五”时期提高35%,档案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将进入多重发展机遇叠加期、前期积蓄动能集中释放期、融入新发展格局关健期、实现赶超跨越窗口期,为全市档案事业带来夯实基础、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档案信息、档案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加快档案开放、扩大档案利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要求十分迫切。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在线政务服务等快速发展,档案工作环境、对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创新档案工作理念、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更加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市档案工作还需要在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推进档案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区域间、部门行业间平衡发展、夯实档案基础工作等方面持续用力,开拓创新,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应对挑战、破解难题中不断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贯彻实施档案法为抓手,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主线,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开创全市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深刻认识和把握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档案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的各个环节中自觉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强化政治担当,注重政治效果,确保档案工作正确方向。
——坚持创新发展。聚焦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档案工作“四个体系”建设,着力在档案执法监督检查、档案资源平台建设、档案科研项目上凸现新思路、新视野,实现新突破、新发展,有效推进区域、馆际、部门之间的协同交流和发展,提高依法治档水平、促进档案资源共建共享。
——坚持为民服务。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在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以为民服务为根本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上取得新成就,努力提高档案为民服务的主动性、便捷性和有效性。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聚焦档案工作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建立档案局馆沟通衔接协商机制,提高局馆履职能力和水平,激发机构改革效能。
——坚持安全底线。把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放在首位,始终把化解风险、防范事故作为重中之重,强化风险防控,加强应急管理,压实安全责任,确保档案绝对安全。
(三)发展目标
档案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充分发挥“党管档案”的体制优势,建立高效运转的档案行政管理体制、档案执法监督体制,依法治档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显著提升,形成档案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档案资源结构更加优化。按照“应归尽归、应收尽收”的原则,加大多门类、多载体、多形式档案资源归档收集力度,到“十四五”末,市、县区档案馆馆藏数量比“十三五”末增长30%,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档案室归档率达到100%。档案资源覆盖面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结构更加优化。
档案信息化达到新水平。加快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档案全文数据库,有序开展数字化档案馆(室)建设,搭建市、县区两级档案线上传输和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档案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全面提升全市档案信息化工作水平。
档案服务功能更加凸现。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和渠道,利用更加便捷的现代化计算机联机检索服务,不断提高档案资源共享水平;通过编研成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网站、档案公众号等载体,举办展览、拍摄专题片、宣传教育、培训讲座等形式,加强提升档案利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档案资政服务、公共服务、文化教育能力明显提升。
档案安全风险有效管控。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有针对性地强化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增强全市档案部门防范化解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夯实档案事业发展基础,确保档案资源绝对安全。
三、主要任务
(一)聚焦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1.健全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若干措施》,压实责任、强化职责,加强基层档案机构履职能力建设。档案工作作为党办“三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县区党委要强化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明确分管领导,加强统筹谋划、督促落实,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谋划安排重点工作、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档案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各级政府要把档案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政府预算,把档案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联系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推进全市档案事业发展。
2.理顺档案工作运转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市、县区、乡镇档案工作党委主管、档案部门落实、各单位协同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档案工作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行通畅;建立局馆重大事项提前协商、重点工作协同推进、重要安排及时沟通的协调协作工作机制,做到工作上有统有分、协作上无缝对接,确保全市档案事业高效率整体推进、高质量协调发展。
3.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档案法贯彻实施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原则,分层次、分领域、有重点的依法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明确执法事项、优化执法程序,全面提升依法治档水平;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违法责任认定和追责等制度。依法落实档案行政管理主体责任,编制和公布权责清单,明确行使主体、权责名称、设定依据、履责方式。完善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两个平台线上服务事项,提升档案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及时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坚决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4.多领域加强业务指导。按照各类档案归档整理标准,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财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等重点领域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严把归档整理和移交档案质量关,确保馆(室)藏各类档案科学分类、整理规范、编号准确,符合业务标准和接收要求。持续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级档案室创建工作,抓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基层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到“十四五”末全市创建省特级档案室10个、省一级30个、省二级50个。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精心设置培训课程,增强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县区每年组织开展档案业务培训至少2次。
5.建立法治教育长效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档案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天水市档案“八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多形式多领域深入开展档案法普及教育。加强同宣传、网信等部门的配合,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敢于拿起档案武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坚决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展现档案人的政治担当,提高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能力。
(二)聚焦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推进档案资源多元化
6.全方位加大接收力度。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大收集精准扶贫、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及全市其他重点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加强有关教育、卫生、民政、环保、社保、交通、水利、农业等涉及民生的档案和专业档案的收集力度;重视征集散存在社会和个人的珍贵特色档案资料以及照片、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料,做好价值鉴定和评估;以开展增值税电子发票电子化报销、入帐、归档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加大电子档案收集力度,不断丰富和优化档案馆(室)藏档案资源结构,夯实档案工作基础。
7.分层次深化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增量电子化”,全市8个综合档案馆全部具备电子档案接收能力,做到电子档案“应收尽收”。已完成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档案馆,加强档案数字资源规划管理,建立以数字资源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快速便捷的数字档案服务。数字化进度较慢的档案馆要加快推进“存量数字化”进程,通过数字化外包、增加技术力量、争取财政支持等方式尽快完成馆藏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各基层单位要把档案数字化建设列入本单位整体发展规划,同步实施、一体推进。到“十四五”末,全市档案馆数字化率达到80%,市直单位达到70%,县区直单位、乡镇档案室达到60%。
8.有计划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托本级电子政务网(安可替代)建设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市、县区档案馆档案在线接收查询云平台建设纳入电子政务、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总体规划,整体谋划、有效实施,尽快实现各综合档案馆互联互通,推动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向机关单位延伸;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全市数字档案馆(室)试点创建工作,“十四五”末,力争全市8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建设为数字档案馆、全市30%机关单位建设为数字档案室,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三)聚焦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推动档案服务效能化
9.加大馆藏档案开放力度。市、县区档案馆要依据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解密和开放审核有关规定,完善相关配套工作制度、扩大开放主体、规范开放审核,依法有序开展档案开放鉴定划控工作。要通过档案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广播、电视等载体,面向社会开放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利用需求的档案目录,稳步推进开放档案全文在线查阅,不断增强档案馆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10.提高档案资源开发水平。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挖掘整合馆(室)藏档案资源,及时精准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立足天水历史文化、发展成就、特色资源和重点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合作,编研出版一批有深度、有底蕴、有历史厚重感的档案文献资料,拍摄展播一批有内涵、高品质的历史纪录片、专题片、微视频,策划举办一批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活动,着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历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高档案文化社会影响力。储备一批档案资源开发项目,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1.推进查阅利用转型升级。优化档案利用环境,简化档案利用程序,延长开放时间,为人民群众档案信息和档案文化需求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利用服务。整合民生档案数据库,建立重点档案目录资源库,依托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体系,实现馆际间开放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技术条件具备的档案馆(室)要积极开展计算机检索查档服务,提高查阅利用效率和水平;条件暂不具备的要加快传统档案数字化进度,整合利用率高的档案资料,创新服务方式,推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开放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全面提升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
12.提升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建党100周年、“国际档案日”“国家宪法日”等重大时间节点,采取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主动开展档案法治、文化、利用等方面宣传。推进档案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进宗教场所,加强档案部门之间、档案部门同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营造档案部门和全社会依法建档、依法管档、依法用档的良好氛围。发挥档案部门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充分利用史料教育人、感染人、引导人、鼓舞人。把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档案规范化建档和乡村振兴文件资料收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好。
(四)聚焦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推动档案风险防控安全化
13.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健全档案安全责任体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细化档案接收、保管、鉴定、利用、数字化等工作环节档案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安全风险排查,从制度上靠实安全责任;强化档案安全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档案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和应急演练,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意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档案安全事故,以责任追究强化工作落实。
14.推进档案馆(室)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档案馆安全管护能力建设,完成市馆新馆改造搬迁工程,做好秦安县、张家川县新馆运行安全评估,加快麦积区、甘谷县新馆建设,其他县区积极争取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立项,不断夯实馆藏档案安全管护基础,确保馆藏档案万无一失。到“十四五”末,实现市、县区档案馆全部建设成“五位一体”功能完善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设置能满足工作需要的档案库房,加快更新和配备档案安全设施设备,确保本单位档案安全保管。全面落实“乡镇两间房、村级两套五节柜”要求,切实改善乡镇(街道)、村(社区)档案保管条件,提高档案安全管护能力。
15.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抓好制度落实。强化计算机档案应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做到责任到人、操作规范、定期维护,确保系统及档案数据库的绝对安全;严格履行利用审批手续和相关保密规定,做好档案数字化外包和档案查阅利用中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对信息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开展传统档案数字化成果和数字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区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档案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把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本级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把党管档案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市、县区档案主管部门要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进度安排,强化监督指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各单位要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列入工作考核内容,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要完善档案工作制度、执行档案业务标准、配备档案工作人员、规范档案工作流程,并接受档案部门监督检查。
(二)完善机制措施。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档案馆库建设主体责任,把面积不达标、功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的档案馆新馆建设纳入本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筹规划,统一建设,有力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和功能建设,提升档案馆服务水平。加大对档案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有效保障全市“档案管理一体化云平台”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顺利开展。要不断加大档案事业发展投入力度,依法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足额落实每卷每年3元档案管护费,并将档案资料征集、抢救保护、安全保密、数字化、档案编研、陈列展览及设备购置和维护等方面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三)注重人才培养。树立人才兴档意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引才育才机制,关心档案干部成长,为档案干部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创造条件,培养使用年轻干部,激发档案队伍活力,优化人才结构,保证档案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进一步提升全市档案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档案干部队伍,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